精密作为机床区别于其他机械的主要特征之一,一直是全球机床业不懈追求的目标。微纳时代,机床工具行业的智能化技术目前应用硕果累累。近年来,我国机床工具制造业取得长足进步,经济规模实现由小到大的迅猛增长,连续多年居世界第一位。
近年来,我国机床工具制造业取得长足进步,经济规模实现由小到大的迅猛增长,连续多年居世界第一位。陈惠仁说,在中高端产品领域,我国已实现从无到有的突破,中高端机床工具产品主要规格品种基本实现由不能做到能做的升级和跨越,与此同时,企业综合素质得到普遍提升,一批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企业开始涌现。
虽然宏观经济发展形势有有利的一面,但2013年国际经济形势依然复杂。我国经济将由高速增长向适度平稳增长过渡,总体处于阶段性调整中。
1、固定资产投资对机床工具行业的拉动力度仍然不足。房地产调控政策影响机械行业乃至机床工具行业的回升。与机床工具行业密切相关的装备制造业和有关行业需求仍不够强劲。装备制造业投资意向减弱;
2、结构调整进展缓慢,企业经营困难。企业资金占用现象突出。社会流动资金紧张,企业应收账款增加,严重影响正常运营。机床工具行业产业结构不合理,低端产品生产能力过剩,导致企业库存、社会库存增加。去库存、去产能将导致机床工具行业工业总产值等经济指标,在一定时期内还将呈现低速或负增长的状态;
3、外需增长的不确定因素依然存在。全球经济复苏依然脆弱。2012年末,世界经济形势有所好转,但欧债危机等因素可能导致全球经济再度陷入衰退的风险;
4、传统工业品出口竞争优势削弱。近年来,我国用工成本快速上涨。与东南亚国家相比,我国劳动力成本偏高,导致近期部分劳动密集型产业出现向周边国家转移势头。这预示着未来一段时间内,我国出口形势依然严峻,不确定因素依然存在。
智能化是集信息技术、系统控制技术、电子技术、光电子技术、通信技术、传感技术、软件技术和专家系统等为一体,实现扩展或替代脑力劳动为目的的高层次的控制技术,是实现数字化工厂的重要技术基础。各类的工业机器人以及与机床集成应用的例子都充分展示工业机器人应势而生、新军突起、迅速发展的现状,以及与数控机床结合带来所的技术优势和市场前景。数控技术是先进制造技术的核心技术,它的整体水平标志着一个国家产业现代化的水平和综合国力的强弱,具有超越其经济价值的战略物资地位。我们要成为机床强国,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
能源领域的大型发电、输变电设备,大型石油化工和煤化工装置等需要大批重型、精密、多坐标、高效、专用数控机床进行加工制造。一重、二重、哈电等能源装备企业,很多大型关键部件都要自己生产,对高端机床产品有很大需求。据悉,电力设备制造业对数控机床的需求具体体现在,火电和核电的汽轮机缸体、汽轮机转子及叶片;发电机定子和转子;核电热交换器以及孔板;水轮发电机基座定子和转子都需要重型机床加工。
一方面,机床工具作为装备制造的母机,是能源装备制造产业升级的根本保障。另一方面,能源装备行业又对机床业有很强的拉动效应,可以帮助机床行业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专家表示,在能源装备等重要行业的支撑下,国内机床行业的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已出现了一些可喜的发展趋势:如,生产线制造技术和应用领域取得新进展;作为制造业装备量大面广的主要机种之一,加工中心在功能上向复合化发展,在性能上向高速、精密化发展;精密机床进入微纳时代;智能技术获得广泛应用;工业机器人产业快速发展,成为智能制造和工业自动化的关键技术和重要产品。
国家能源局相关负责人也表示,在能源行业的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过程中,能拉动国产机床工具产品、国产加工设备的技术进步。机床行业可以请能源企业讲需求,讲要加工的产品,讲加工技术和要求,进行供需对接,然后确定示范工程和依托单位。
2013年我国机床工具行业延续了2012年下半年的发展趋势,增速持续缓慢回落,国内市场低迷。国产低端产品需求明显减少,进口额高位运行。产品结构与市场需求矛盾更加突出。而军工领域、能源装备领域等被认为是助推我国机床行业向高端发展,实现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动力。
目前全球各国和地区已经列出的白炽灯禁用计划如下:中国台湾,2012年全面禁止使用白炽灯。日本,2012年停止制造及销售高耗能白炽灯。欧盟,照明灯具定出最低效率限制,2012年全面禁止白炽灯使用。澳大利亚,2010年逐步禁止使用白炽灯,2012年全面禁止白炽灯的使用。加拿大,2010年逐步禁止使用白炽灯,2012年全面禁止白炽灯的使用。
全球LED成全球节能减排重点
推广LED已经成为全球各国节能减排的重点,各国LED推广计划如下:日本,于1998年在世界率先展开“21世纪照明”计划,并在2006年完成用白光发光二极管照明替代50%的传统照明,整个计划的财政预算为60亿日元。美国,“下一代照明计划”规划从2002年起共分为3个阶段进行,按计划时间表执行,2002~2020年期间,计划累计节约电能760GW,减少2.58亿吨煤炭污染物的排出,少建133座新的电站(每座1000MW),节约财政开支1150亿美元。欧盟,“彩虹计划”结束于2003年7月,历时42个月的彩虹计划主要推动两个重要的市场增长,一是高亮度户外照明,如交通信号灯,大型户外显示牌,汽车灯等;二是高密度光碟存储,如用于多媒体环境。韩国,“固态照明计划”得到政府批准,2004-2008年政府投入1亿美元,企业提供30%的配套资金,该计划的目标是2008年发光效率达到80流明/瓦。中国,科技部联合信息产业部、中国科学院、建设部、轻工业联合会、教育部等部委以及北京、上海等十一个地方政府成立国家半导体照明工程协调领导小组,正式启动“国家半导体照明工程”,计划在“十五”期间投入引导经费1亿元人民币,“十五”期间产业投资已超过10亿元。
目前全球各国和地区已经列出的白炽灯禁用计划如下:中国台湾,2012年全面禁止使用白炽灯。日本,2012年停止制造及销售高耗能白炽灯。欧盟,照明灯具定出最低效率限制,2012年全面禁止白炽灯使用。澳大利亚,2010年逐步禁止使用白炽灯,2012年全面禁止白炽灯的使用。加拿大,2010年逐步禁止使用白炽灯,2012年全面禁止白炽灯的使用。
上游芯片市场占有率增长较大
2012年,我国半导体照明产业整体规模达到了1920亿元,较2011年的1560亿元增长23%,增速有所放缓,成为近几年国内半导体照明产业发展速度最低的年份。其中上游外延芯片、中游封装、下游应用的规模分别为80亿元、320亿元和1520亿元。其中,2012年国内企业芯片营收增长23%,达到80亿元;2011年国内GaN芯片产能利用率在50%左右,全年产量仅为1150亿颗,产量增速为63%,远大于产值增速。整体来看,芯片的国产化率达到72%,在照明应用方面也取得了较大进展,特别是中小功率照明应用国产芯片的竞争力逐步显现,虽然照明用芯片市场占有率仍然较低,约为25%左右,但2011年17%相比,有较大增长。
中游封装产量去年增长32%
2012年,我国LED封装产业规模达到320亿元,较2011年的285亿元增长了12%,产量则由2011年的1820亿只增加到2410亿只,增长32%。从产品结构来看,SMD-LED封装增长最为明显,占到整个LED器件产量的50%左右,已经成为LED封装的主流产品。2012年专注小尺寸背光的聚飞光电(300303,股吧)和专注大尺寸背光的瑞丰光电(300241,股吧)独领***,2013年有望延续。
下游应用增长最快但价格大降
2012年,我国半导体照明应用领域的整体规模达到1520亿元,整体增长率达到24%,是整个产业链上增长最快的环节,但受到产品价格较大幅度降低的影响,增速也成为近几年最低。其中照明应用产品产值增长40%,以28%的市场份额继续成为市场份额最大的应用领域。LED照明灯具产品产量超过3亿只,国内市场需求快速提升,产品出口比例有所降低,为56%;背光应用增长32%,占整个应用领域产值的19%;最为成熟的景观应用在2012年增长有所放缓,为19%,在整个应用产值中的比例为22%,较2011年有所降低;LED显示屏增长率有所放缓,在应用产值中的占比降到13%。随着价格的进一步下降,下游应用厂商已经最先感受到春江水暖,可重点关注。
整个LED板块在一季度毛利率、净利率环比都实现了增长,少数企业实现了销售额和净利润的大幅增长,预示着整个板块开始触底反弹;新兴产业发展规律大致是“产业兴起——高毛利——国家大力扶持——竞争者蜂拥而入——产能过剩——毛利下降——终端产品降价——产业爆发在即”,随着照明产品的价格降到甜蜜点,LED行业目前已经进入照明爆发的初级阶段,在上半年的行情中也可以看出一二。
由于当前外商投资大量进入我国的关键基础件领域,对国内的基础零部件市场已形成供应链式的封闭垄断,不仅利润通过这个供应链传导出中国,而且对整个产业安全甚至经济安全产生非常重大的影响。同时,跨国公司已从大规模制造活动的对外转移,走向研发、总部基地建立、投融资等职能的全球性扩张,并进而可以通过支配全球优势资源构建起日益强大的研发体系和生产体系。
中国2009年以4000多亿元人民币成为世界机床工具产值最大的国家,但我国高档数控机床的产业化水平还不高,一大批机床制造企业基础还十分薄弱,国内市场所需的高档数控机床仍主要依赖进口。
以金属切削机床为例,尽管中国进口金切机床总值占国内金切机床消费总值的百分比正在逐年减少,但进口金切机床总值却一直保持不变。而进口这些高档机床产品的行业主要集中在航空、航天、能源、船舶、汽车等重点行业,它们对机床的性能要求较高,尤其对机床的运动精度、运动速度、运转稳定性、智能监控等方面的要求比其他行业要高很多。
以飞机制造业为例,该行业零部件的加工多以使用五坐标数控机床为主,因此在多轴联动精度、零件加工一致性、基于网络的故障诊断方面都有独特的要求,对国产数控机床而言,以上技术层面还有待提高。总的来看,国内机床业在用户工艺研究、产业结构和技术研发方面存在较大差距。
2011年6月16日,美国商务部公布实施《战略贸易许可例外规定》,将中国排除在44个可享受贸易便利措施的国家和地区之外。随着国内企业创新能力的增强,美、日、德等发达国家的政府和企业均提高了对中国企业的防范意识,加大对先进技术和设备出口到中国的管控力度。机床工业的产业链较长,一个环节被“卡脖子”,整个产业发展就受到制约。
“我国进口先进技术和设备的成本急剧上升。”据国际模具及五金塑胶产业供应商协会秘书长罗百辉介绍,我国金属加工机床单台进口平均单价已由2007年的6.7万美元上升到2010年的11.1万美元。海关总署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1-5月,我国累计进口金属加工机床32079台,与去年同期相比减少了21.5%,累计进口金额达44.08亿美元,同比下降16.8%.5月当月我国金属加工机床进口量为6604台,进口金额为7.44亿美元。
此外,在全球发达经济体复苏尚无明显迹象的大背景下,我国机械工业在全球竞争格局中面临的挑战将更多,摩擦将更为频繁,并将进一步由低端产品向高端产品扩散,由产品贸易环节向制度环境扩散,由单一的“两反一保”贸易救济调查向知识产权、技术性贸易壁垒、产业竞争力调查等多种方式扩散。在金融危机爆发前,一直呈下降趋势的美国装备制造业国内市场占有率由2007年的67.4%回升到2010年的69.72%.
全球市场对各种特殊机床的需求日益增加,技术要求也越来越复杂,促使企业改进自己的产品开发过程,管理层希望不同部门的员工以集成项目团队的形式开展工作,以提高工作效率。机床企业希望把各种不同的IT系统合并到一个完整的软件包后提供给客户。对此,罗百辉强调,机床制造商不应忽略日益强劲增长的中档技术领域,因为新型工业国家正在越来越多地自行生产中档技术产品。
中国高端机床市场历来由美国、日本、德国企业占据主导地位,中端市场主要被台湾机床、大陆机床、韩国机床瓜分。德国机床不论机床性能或制造工艺皆可称为行业“大佬”,其若进入中端市场,对非德国籍的企业将造成相当的冲击。中国国产机床主要集中在低端市场,虽然中国企业逐渐往中端市场靠拢,但中端市场仍然以台湾、韩国制造为主。长远来看,中端市场是中国企业未来必须开拓的方向,在中端市场获得一席之地并稳定扩大市场份额对于中国机床制造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同时,也是往高端市场进发的路上不可避免的一关。
与台湾机床业加强合作是抵御德国等外企大规模入侵的办法之一。近年来中国台湾的机床产业发展迅速,保持60%以上的增速,并在世界市场居第六位。2011年,台湾机床业产值达到50亿美元,为世界机床第六大生产地区和第四大出口地区,2012年出口额达42.36亿美元,有望超越意大利,成为仅次于日本、德国的第三大机床出口地。中国台湾每年出口到中国大陆及香港地区的机床价值约10亿美元,2012年出口到中国大陆的机床为14.31亿美元,占全部出口的33.8%.
与台湾企业强化合作模式、强调技术往来对于提升中国大陆企业的制造能力有着较好的提升作用。中国大陆企业应注意把握机会、抓住机遇,就技术的引进、交换提出更多合作项目。